相信好多新手在買車時候都有聽過:“波箱轉波頓挫”、“避震夠舒服”、“軚盤手感”等,但大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。究竟新手去買車應該注意哪些數據?如何根據這些數據判斷一臺車的駕駛體驗?今日小編就同大家詳細介紹。
空間尺寸
睇車時首先關注的肯定是車身尺碼,對比參考某兩款車型時,可以先通過車身數據大致判斷車內空間。在同一級別車型裡面,如果車身長度大同小異,軸距較長的車會比軸距短的車膝部空間大。至於高度同寬度就沒有例外了,數值大的空間更大。
內裝用料
內籠首先關注材質用料、設計風格是否啱心水。另外用料會直接影響車內的氣味,對氣味敏感的買家需要慎重選擇,然後再根據實際需求看下哪些配置適合自己。最重要的是感受座椅舒適性,調節座椅後能否獲得舒服的坐姿。
動力系統
講到動力我們會關注排量、氣缸數、馬力數、油耗。一款發動機由進氣系統、缸蓋、缸墊、缸體、活塞、連杆、曲軸組成,做功過程噴油嘴將汽油加壓霧化噴出,與空氣充分混合後被火花塞點燃,繼而推動活塞上下運動,產生動力。活塞上下運動的行程長短與活塞的表面積大致組成一個圓柱,這個圓柱越高、底面積越小,表示發動機的出力特性偏向低轉速高扭矩。體現在行駛的表現是:低轉速已覺得非常有力,起步十分暢快,但轉速紅區好低,可能不到6千轉就要升檔,越到高轉越無力。
若果圓柱矮、底面積大則相反,表示發動機出力特性偏向高轉速先出力。體現在行駛的表現是低轉臺車無力,手波車甚至容易死火,一給油轉數好易攀升,而且轉數越高動力越好,可能需要7、8千轉才到紅區,越到高轉越有力。
發動機活塞運動形成的圓柱體體積就是排量,排量越大相同轉速下做工越多,而做功的多少則會體現在馬力數上,因此在買車時不能只關注馬力數與排量,更需要瞭解發動機出力特性。家用車適合低轉發動機,能在低轉速爆發更多扭力,令到駕駛更輕鬆。而高轉速發動機則適合性能車型,要發揮全部動力需要一定的技術。
另外我們亦會關注發動機的缸數及油耗,汽缸數越多,發動機啟動後運轉越平順,相同缸數下L型結構的發動機會比V型結構更平順。油耗就同發動機技術相關,採用新技術的發動機油耗低,例如現時普及的技術有啟停技術、閉缸技術、優化噴油嘴噴油霧化效果、優化噴射點燃角度、優化缸壁摩擦係數等。這些技術的共同目的是為了提升燃油效率,降低油耗。買車的時候關注發動機燃油技術,可以買到更省油的車。
轉向系統
開車時時刻刻要接觸的是軚盤,軚感好壞直接影響駕駛的愉悅程度。好的軚盤有粗細適中的環身,在三九點處還有別致的造型手感。最重要的是軚盤帶來的力回饋感,有些車型帶有可變轉向比,能調節回饋力度的輕重。我們在試車時除了轉向輕重外還要留意軚盤轉遞的路面資訊,能否清晰感知車身動態。如果這幾方面都有良好回饋且令人舒適,則這套轉向系統就非常正了。
底盤懸掛
簡單來說底盤質感是由懸掛、輪胎組成,在看車時首先關注輪胎,採用扁平率越高的輪胎胎壁越厚,濾震相對越舒服,但操控越差。反之則操控更好但舒適性減弱。
懸掛參數大致分為懸掛結構和懸掛用料,普遍家用車懸掛結構採用麥花臣和雙叉臂,後懸掛採用多連杆和扭力梁,從懸掛結構優劣程度來說雙叉臂優於麥花臣,多連杆優於扭力梁。不過世事無絕對,某些車型透過優秀的調校,能夠用低級的懸掛結構達到比高級懸掛結構更好的底盤質感。
除懸掛結構會影響行駛品質,還要注意懸掛用料。懸掛系統由彈簧、避震器、導向機構等部件組成,這些部件用料越好濾震亦越好。導向機構通常採用鋼鐵組成,品質較重,濾震感覺會略顯拖遝,缺少輕盈感。若採用鋁制材料就會大幅減重,整個濾震感覺更乾脆。另外彈簧同避震器的設定亦同樣重要,避震軟硬直接影響底盤舒適性。
小編這次一口氣介紹了在看車過程中可以關注到的幾大車身機構,以及它們如何影響體驗,各位買家在看車時應先瞭解車身參數,做好功課,大致對比不同車型,帶著印象試車,更容易買到適合自己的車。
在這裡搜尋不同年份的價格數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