揸電動車最大嘅原因都係想慳油錢,近期 廣汽 AION ES 以極度親民價錢攻入市場。13萬仲要唔需要一換一嘅價錢成功成為 AION ES 嘅第一個賣點!近日,BUYCAR 小編 ZIV 同Peter及K先生一齊試駕實測,以新手、20年駕駛經驗及想投成成為網約司機嘅角度,深入體驗 AION ES。
外觀設計
AION ES 車身尺寸為 4,810 x 1,880 x 1,540,軸距 2,750mm,好多人都話有D似ToyotaCorolla同Camry之間嘅 化身。外觀採用簡潔流線設計,配備17吋鋁合金輪圈+215/55輪胎,比起AionYPlus嘅抓地力更好。內裝以實用為主,配備8 吋中控螢幕,支援有線AppleCarPlay與藍牙連接,最令人驚喜 部分就係前座輕觸式雙區恆溫冷氣,可以獨立調較司機及副駕冷氣溫度。
ZIV的拍攝
配備17吋鋁合金輪圈+215/55輪胎,比起AionYPlus嘅抓地力更好 // ZIV的拍攝
配備17吋鋁合金輪圈+215/55輪胎,比起AionYPlus嘅抓地力更好 // ZIV的拍攝
8 吋中控螢幕,支援有線AppleCarPlay與藍牙連接 // ZIV的拍攝
做網約司機的話性能夠唔夠用?
性能方面,AION ES採用單電機前驅,最大功率135匹馬力,扭矩225牛頓米。 0-100km/h加速時間為12.1秒,極速150km/h。搭載 55.2kWh 磷酸鐵鋰電池,官方聲稱 NEDC續航里程為442公里。打番個折扣 大約 380 -400 公里,Chur盡一日都應該足夠。DC 快充最高支援 68功率kW, 30分鐘可以由 20% 差到去 80%. 懸掛系統,前:麥花臣式獨立懸吊;後:扭力樑式懸吊,另外亦提供三種駕駛模式和三級動能回收選擇,並配有i-Pedal電子油門控制。
ZIV的拍攝
提供三種駕駛模式和三級動能回收選擇,並配有i-Pedal電子油門控制 // ZIV的拍攝
後座空間十足 全平台設計 乘客出入自由
後座乘客腿部空間充足,而且配備冷暖出風口及兩個USB充電位,滿足不同乘客需要。而 AION ES都好體貼咁照顧後座乘客嘅需要,採用全平台設計,方便男女老幼乘客左右移動,輕鬆步入後座位置。而乘坐感方面,材質以PVC皮革與軟塑膠為主,但質感不顯廉價,坐落都幾舒服嫁,亦都冇刺鼻嘅塑膠味,13萬來說已經相當不錯。車尾擁有 453L 容量,可容納兩個 28吋行李箱,以及備有 17吋備軚。但少微言的位置是,後尾箱需要由司機位置開啟,對於司機來說會有一點點不方便。
乘坐感方面,材質以PVC皮革與軟塑膠為主,但質感不顯廉價 // ZIV的拍攝
採用全平台設計,方便男女老幼乘客左右移動,輕鬆步入後座位置 // ZIV的拍攝
配備冷暖出風口及兩個USB充電位,滿足不同乘客需要 // ZIV 的拍攝
車尾箱擁有 453L 容量,可容納兩個 28吋行李箱 // ZIV 的拍攝
以及備有 17吋備軚 // ZIV的拍攝
新手電車初體驗
小編第一次駕駛電動車,最令人不習慣的地方是手動手剎已變成電子手剎,感覺像失去了儀式感。不過令新手感覺到AION ES 安全感滿滿,加速感不會太快,而且視野範圍廣闊,側鏡視野面積大,令到駕駛感很好。最令我欣賞的地方是前座輕觸式雙區恆溫冷氣調教,可以分別享受獨立溫度。
AION ES 是 UBER恩物?
K先生試後感表示,想投身網約車行業首要考慮條件是車價。13萬的AION ES 對 K先生來說是最大的吸引,能夠滿足 Uber的「車齡必須要在 7 年內」新訂制度,而且一般設備都應有盡有。而且考慮到網約司機對車輛的條件不多,「行得走得」就無求了,所以成本是一個網約司機最大的考慮。
Aion ES 適合新手駕駛嗎?
20年駕駛經驗的Peter認為,AIon ES駕駛感很好,適合剛剛考到車牌或從未接觸電動車的人士駕駛。Peter 亦建議如果想有油車駕駛體驗,可以將動能回收調較至低級,令車感不會「太Chok」。車軚比起 Aion Y Plus 更有抓地力,但路躁仍然比較大。整體言而,13萬的電動車來說性價比十分高。
基本規格 | |
體積 | 4,810 X 1,880 X 1,545mm |
車輪軸距 | 2,750mm |
續航距離 (NEDC) | 442km |
輪胎 | 17吋鋁合金輪圈+215/55輪胎 |
最大馬力 | 100kW(約 134 匹) |
最大扭力 | 225 牛頓米 |
電池容量 | 55.2kWh |
車輪驅動方式 | 前輪驅動 |
保養期 | 登記日期起首 8 年/ 160,000km(電池保養:8 年/ 200,000km) |
售價 | HK$130,000 (非一換一價) |
AION ES 官方網站 :https://www.gacgroup.com/zh-hk/sedan/aion-es
在這裡搜尋不同年份的價格數據